家裡又多了一個小孩。女,7月9日生,被取了個有點瓊瑤的名字叫雨夏。我總覺得這名字吐槽點很多,但為了尊重取名的父母我還是不說的好。
現在就是到了這種年紀了。身邊的人在一個接一個地買車子、買房子、結婚後,也一個接一個地有了小孩。這兩年來我身邊已經或者將要生小孩的同事朋友應該超過20個了,臉書上滿滿都是小孩的照片。而成長速度異常緩慢的我好不容易才到了第一個階段,目前完全沒有想買房子的念頭,養育小孩更像是另一個次元的事。但和朋友聚會時話題總是逃不開這幾樣,總是要聽聽父母驕傲又愉快地埋怨養育小孩的辛苦。然後為了不冷落晾在一旁的我就開始遊說我買房子。這也是我開始自我封閉的原因吧。
我從以前就沒什麼喜歡小孩子。知道家人朋友生了小孩後,我也完全沒有想去看小孩的念頭。跟姐姐的五歲小男孩相處時,我也只是抱著應酬的心態陪他玩。直到他跟我親近了,拿著各種玩具一直要跟我玩時,我就陷入了陪他玩太累太無聊,不陪他玩又不忍心讓他失望的處境。所以有機會出門時我總是迫不及待地逃離。另一個三歲的小女孩一開始非常可愛(姐姐的小孩都奇異地長得很俊),眼睫毛的長度幾乎可以蓋過眼睛,不怕生,遇到陌生人只是好奇地睜大眼睛瞧著。但過了一段日子再回來,她卻變成了只會纏著她媽的任性小鬼。我似乎只聽過她說“媽媽”跟“不要”這兩句話。媽媽一忙沒理她就面孔扭曲地哭得呼天搶地,怎麼哄都搞不定。這小女孩讓我因為小汐所產生的對蘿莉的美好想像都破滅了...
而哥哥在奉子成婚後不久,家裡就多了個小男孩,名字叫承熹(我對熹這個字也沒什麼好感...)。雖然我隔兩三個星期才回老家一次,但這是我第一次體會到家裡有小孩逐漸成長這回事。看著他從小猴子般的大小跟長相慢慢長大,輪廓變得清晰,學會翻身、正坐、爬行、站立,然後東歪西倒地走路。看他從不斷啼哭變得會笑,認得我是他叔叔,用嬰兒語言神氣地胡亂說話,看到我吃東西時會眉開眼笑地奮力走過來要吃。雖然隨著長大他也變得越來越任性(到他學會說話時應該更麻煩),不過看著他的各種舉動,對身邊的一切充滿好奇,我第一次覺得有個小孩是件美好的事。當然這也是因為我不需要去處理照顧小孩的麻煩事,也不需要負擔家庭的責任。
而看著這個小孩,總讓我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事。關於嬰兒時期的回憶應該是想像出來的吧,只是那時候的感覺似乎還殘留在身體某處。而比較大時的記憶明明遺忘已久了,一回想起卻像剛剛發生一樣的清晰。像以往被媽媽餵吃飯,讓爸爸替我洗澡,到了幼兒園還在喝奶瓶吸奶嘴,睡覺一定要抱著的小被單小枕頭,被爸爸抱著四處走,號啕大哭地追著爸爸的腳踏車。還有唸小學之後,開始入學的忐忑,每個學年開始時的期待,翻著新課本摸索即將學到的東西,從圖文故事書、卡通片、大人口中滿足對世界的想像。在那個時候,從幻想中建構的整個世界的輪廓,似乎是我所擁有過最純粹的美好。
也許擁有一個小孩的意義,就是讓我們想起過往的美好,還有對世界最初的期待。然後我們再將這份期待放在小孩身上,寄望他們去經歷我們已經逝去的美好,還有更多我們所來不及體驗的人生。
而爸媽現在的生活重心就是照顧小孩了。雖然偶爾會埋怨自己不能去旅行,或者對頑皮的孫子假裝疾言厲色,但顯然他們都樂在其中。他們在照顧這孫子時,有沒有回想起把我們幾個小屁孩拉拔長大的過往呢?當他們抱著他時,會不會有一瞬間以為自己抱著的是小時候的我?有一次小孩敲到頭,伏在我媽懷中一邊大哭一邊呀呀呀說著話。我媽抱著他輕輕拍著他的背,很理解似的說:“是哦...很痛哦...” 那情景溫馨得讓我想落淚。
孩子會越來越大,爸媽也會越來越老。我還會陪伴他們多久呢?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