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7, 2014

關於死亡

羅賓威廉斯去世了。這件事所帶給我的衝擊比我想像中更大一點。我想這是近年來去世的藝人中最讓我驚訝跟難過的吧?

但我其實不算他的影迷。我絞盡腦汁回想我看過的他的電影,結果只想到兩部。那就是鐵鉤船長跟野蠻遊戲,都是在我小學時看的。鐵鉤船長除了大叔變成彼得潘這震撼外其實我不太記得劇情了,但野蠻遊戲這明明忘記了快二十年的電影,回想起時卻感覺歷歷在目。那是我在朋友家看的(還是親戚家?),看完時還發出“超好看”的驚嘆,連續幾天都興奮地在腦海重複播放電影情節。但那個時候也是心境成長最快的時候。過沒多久我變成一個少年,對其它事物產生興趣,就把這有點兒童向的電影忘得一乾二淨。

而羅賓威廉斯就這樣在我心中建立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大叔地位。他似乎總是微笑著坐在那裡,認真地傾聽著我們的小小煩惱,在適當的時機插話把我們逗笑,在氣氛比較輕鬆時再淡淡說出淺白但睿智的道理。他變成一個大叔的模範,是我老去時想要成為的樣子,單單是他的存在就能讓人心裡感到安定。所以在他自殺身亡後,我從網絡得知原來他曾染上毒癮,並且長期為憂鬱症所苦,我真的非常非常驚訝。而在驚訝的當兒,我心中似乎有把聲音平靜地說:“啊,果然如此。再成熟再有智慧的人內心還是會有著無法克服的黑暗。這也許就是你的未來。”

在那之後網絡上出現了許多的追思文。讓我感到安慰的是,也出現許多呼籲應該更關心憂鬱症患者,為自殺者平反的文章。我一直都不覺得自殺是懦弱的行為,至少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當然這樣子很不政治正確,我也認同貶低自殺行為對於降低自殺率有一定的效果。只是,如果一個人沒體會過深陷在憂鬱泥沼中,在看不到光也踩不到底的地方無止境地墜落,明知道有許多人關心愛護自己但還是無法減輕內心強烈的孤獨感,他們真的沒資格對那個人作出的選擇評論些什麼。他們只是對於生存下去所感覺到的疲累,大過於對於死亡的恐懼而已。

在想著近期去世的藝人時,我想到蓓麗。我也不算她的歌迷,只是之前聽朋友提過幾次,後來去台灣時在誠品看到她的專輯,試聽了一下就直接買了。後來完整聽過後倒是覺得還好,不難聽,但也沒有真正震動我的地方。那專輯就這樣收在硬碟沒打開過,直到我在臉書看到她因病去世的消息。後來,我看到萬芳寫給她的信,敘述著她們認識到她去世之間的點點滴滴,雖然還在公司我的眼淚都快掉下來了。在知道她快不行時,家人朋友都到了病院,一起唱歌,在最後唱了她最喜歡的“The end of the world”,她用盡力氣唱了最後一句“It ended when you said goodbye”,然後安靜斷氣。那是多麼悲傷又美好的場面。

有人活著卻選擇了結束生命,有人只希望能多活一天卻步入死亡。而這兩者未必是互相衝突的。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而留下來的人只能努力活著,為自己尋找每一天值得睜開眼睛的理由,直到生命將我們放棄。

我們都可以活下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