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5, 2016

關於跑步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擅長運動的人。身材又瘦又小,在需要倚靠體能的遊戲總是率先出局,運動會時也無法為隊伍拿到任何分數。後來在中學時受到各種影響,開始打籃球學跆拳道,體力有所增進,不過一到畢業後立刻故態復萌。就像大多數的大學生跟上班族一樣,總是有許多有趣或無趣的事要忙,沒時間花在運動上。

開始跑步是在2009年。那時我正處於人生最混沌的時候,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到,但也很清楚必須做些什麼來突破這困境。在那時我認識了一個朋友,是個善良美麗,會讓人想起春天的花海的女孩。當時她也陷入低潮,所以我們不斷互相勉勵,說些當時似乎很重要但後來幾乎都不會記得的話。不過至少我記得,是她影響了我開始跑步。大概是覺得如果可以像她不間斷地跑個十公里應該會很酷,再加上準備去紐西蘭流浪,練好體力對日後一定會有幫助。最後就是抱著“沒有力氣也要有體力!”的決心開始每天一個人跑步。

每天跑步的日子是從舊公司離職後賦閒在家開始,直到去紐西蘭之前。時間持續不長,應該不到兩個月吧。地點是在我老家小鎮的稻田路,沿著幾畝田轉一個大圈。一開始跑不到一公里就氣喘吁吁,詢問朋友訣竅時她只說了“要維持一定的節奏”這類不清不楚的答案。我花了一個星期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節奏,當第一次成功不間斷跑完一圈稻田路(約3.5公里),真的感覺自己像打通任督二脈一樣通體舒暢。

也許這麼說有點不識人間疾苦,但我真的覺得長跑是只要懂得訣竅,每個人都做得到的運動。長跑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換句話說就是不會覺得累的速度。而最簡單的測試方式就是透過自己的呼吸。跑步時請全程只使用自己的鼻子來呼吸。如果有同伴的話能一邊跑步一邊聊天則更好。跑步時還可以順暢地聊天的話,那就是適合你的速度。若你覺得鼻子已經負荷不了你所需要的氧氣,那就表示你跑太快了。那時請維持著跑步的姿勢,速度不斷放慢,用鼻子緩慢地深呼吸,直到呼吸平緩後再慢慢加快。只要懂得控制節奏,在達到自己的極限(體力或雙腳的極限)之前都不會覺得累。而我們的極限,常常比我們想像中更遠一些。至於想跑更久更快就只能靠練習了。

了解了這些後我就像拾獲九陰真經一樣功力大增。即使在那之後我跑步的頻率大幅減少(大概幾個星期才跑一次),也沒感覺自己真正退步過。後來我斷斷續續地跑著,跟著其他朋友去參加馬拉松的十公里路跑,花了幾年慢慢地從必須走完一半的路進步到可以不費力地跑完十公里。而在後來的公司因為有著志同道合的同事而開始訓練自己的速度,也參加了boot camp來提升自己的耐力。直到我第一次不間斷地跑完半程馬拉松,六年已經過去了。我成了在他人眼中有著良好體能的人。

跑步似乎是個蠻合我脾性的活動。它並不需要同伴,不需要錢與器材,一開始也不需要什麼體能,只要穿上運動鞋找個空氣不錯的地方開始跑就是了。它也不需要很多意志力(對我而言要我維持端正坐姿一小時所需要的意志力比跑步兩小時更多)或技巧,就只是微妙地控制著呼吸、心臟和肌肉的協調,不斷規律地邁出腳步而已。我喜歡那感覺空氣進入身體變成力量的安心感,還有自己一步步接近終點的踏實感。我喜歡跑步時的風景,在稻田跑步時稻海像波浪一樣隨風擺動,在公司附近跑步時飛機從頭頂掠過降落機場。

上個週末我報名了公司的活動,去了芭堤雅參加連續兩天的十公里路跑,也是我第一次出國跑步。每一場只有數百人,和現在動不動就數萬人的大型路跑完全不同。(世界上真的有那麼多熱愛跑步的人嗎?)在體力還算充裕的前提下,迎著朝陽在沙子堅硬的海灘上跑步真的是件寫意的事。跑完後大會還少有地提供早餐,居然還包括非常好吃的油條跟熱豆漿。坐在海灘喝著熱豆漿,看著和玩樂的遊客沒兩樣的人潮,讓我不禁覺得開始跑步也許是我蒼白的人生中最正確的決定。

當然我只是一個喜歡悠閒跑步,常常怠於練習的業餘跑者。看著自稱初級跑者的村上春樹驚人的距離跟速度,那應該是我一輩子都無法達到的級數。但是,看著自己的體能慢慢累積,速度雖然緩慢但確實地在加快,那份成就感我想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還有從跑步中所學到的各種東西。我覺得最有用的是,不管遇到多痛苦的事,只要不斷深呼吸,大都可以撐過去。終究是可以撐過去的。

續上個週末週日共跑了二十公里後,這個星期天又迎來我的第三次半程馬拉松。希望一切順利。如果這次跑完沒有半死不活的感覺我想下次就可以挑戰全程馬拉松了。嗯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