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談過一次戀愛。那像是一場最美好的夢。有一個人全心全意地看著我,需要著我,滿足我所有對愛的渴望,給我最完整的愛情。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完整的圓,完美得不容許任何的缺陷。直到有一天,我們無法再修補或無視其中的破綻,圓在一瞬間和我的世界一起完全崩塌。幾年後,我才開始接受一切的起因是在於我的不成熟,也開始願意承認這是我人生中必須要發生的事。不經歷這一段的話,有些事情我永遠都無法了解。
在不斷被各種念頭與情緒控制的那段日子,我最先體認到的是人的脆弱。對我而言,理解人類的脆弱是比相信人類的堅強更重要百倍的事。每個人都一樣脆弱,只是脆弱的部分都不一樣。而人類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斷他人,把自己所無法理解的脆弱視之為罪惡。而人類自身的脆弱,如果無法被正確的理解與接納,深藏心中的孤獨感就永遠不會消失。
我們所需要接受的不完美並不只是樣貌、身材、頭腦、脾氣上的缺陷而已,也許還有些更深層的,不斷蠶食著自身,影響著人生的東西。我必須擁有理解這一切的敏銳溫柔以及接納這一切的堅定胸懷,來承擔自己跟別人的脆弱。這是我在重新建構世界的漫長路程中最主要的目標。
在那之後我的日子似乎從來沒有好過,但我也只能從不好的日子學到真正重要的東西。 例如,絕對不能因為重視的人無法滿足我的期望而發脾氣。沒有人是為了符合我的期望而活著。我能做的只是降低自己的期望,或者不再期望。並且我所發過的脾氣從來也沒有讓事情變得比較好,變糟的倒試過好幾次。沒有人有取悅我的義務。
慢慢地,我與人們相處的技巧磨練得越來越好,但我也變得越來越孤獨。我所建立的世界只是屬於我自己的,無法被理解,想分享的衝動也慢慢地失去。以前相濡以沫的知心朋友都有了各自的世界,交集之處越來越少。而自己的孤獨並不是簡單地聆聽、陪伴、勸導就能解決的東西。我很清楚。即使白天忙碌地工作,或者跟同事朋友聚會聊天笑鬧,晚上躺在床上看著天花板時那種被全世界遺棄的空虛依然不會減輕。
我內心深處其實非常清楚,我的新世界還是在她身上建立的。我一直在為她的回來而作準備,直到我開始非常緩慢地接受了這事的不可能。我需要有人減輕我的孤獨,就算只是想想也好。周圍有著許多好女生,也有著讓我非常心動的,只是我不知道該如何把全部的愛放在不重視我的人身上。我似乎是一個比自己想像中更糟糕的人,我耗盡心力所獲得的成長對我的魅力毫無幫助。沒有人願意承擔我內心巨大的情緒與脆弱。
孤獨不只是想找個人陪伴而已 。夾雜著絕望的孤獨會讓我只想一個人靜靜地腐爛掉。
而她以前是為什麼會愛上我呢?她離開我是不是因為看清了真實的我呢?我無法不去想這一些。
Tuesday, October 30, 2012
Monday, October 8, 2012
關於未來
對我而言,覺得困惑混亂的時候,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心中所想的寫下來。盡量誠實直接的,一邊訴說一邊分析。即使得不到結論,至少還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緒。
我有個說了很多次的計劃,就是到國外去唸書。也許有人會把它稱之為夢想,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更實際又有能力實現,但未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還是稱為計劃比較正確。而想去唸書的原因很簡單。我覺得自己並不適合上班。想到自己要不斷地學習自己沒有興趣的技能,不斷地往上爬,就覺得很疲累。我沒有什麼爬上高處賺大錢的慾望。當自己最想得到的東西並不是靠努力就能得到時,在一旁的金錢與地位真的算不了什麼。只要我能擁有滿足我的安全感的錢,同時可以滿足我大概一年一次的物慾,一切就會很好。而在這個高度資本主義化的社會裡,我想只有投入學術裡面才可以讓我活得自在點。我一向是一個比較起實際工作更加擅長於唸書的人。
只是,我可以繼續升學的科系,除了電腦系外似乎沒有其它選擇了。而我到現在還無法確定,電腦業是不是值得我耗費一生的東西。或者說,現在的我是給予否定的答案。我對於高科技的東西一向沒什麼興趣,在科技方面的知識一直後知後覺,總是等東西快褪流行時才廉價買入。電腦用了差不多六年還沒換。對智能手機沒什麼興趣(倒不如說有點不屑),手機也一直沒換,但為了不與世界脫節還是有留意這方面的新聞。這樣子盡量違抗世界的潮流只能算是我對於這個一窩蜂的社會再微小不過的反抗。無論如何,在學術上研究電腦方面的東西似乎需要比以電腦知識為職業更大的熱情。我很懷疑自己是否擁有這樣的東西。
接著就是為什麼要去國外了。這是一個比想像中困難的問題。一開始,我只想著要去台灣。那時的理由非常簡單,我純粹是對那個地方,對那裡的人有著憧憬。 而現在,原因複雜了許多,想去的地方也暫且多了幾個。我其實還是想去另一個地方生活。我想藉著了解更大的世界來擴大自己的視野與胸懷,那也許我可以變得更堅定與溫柔,也許可以找到我現在一直需要但又缺乏的東西。
我所缺乏的,一直都是某個或某些人。我需要可以理解我,在乎我,讓我不再覺得孤獨的人。我需要一個屬於我的地方。在那裡我的一切都會被接納與包容,不會有人急著想改變我的想法。我可以自在地懷抱著自己的缺陷與脆弱,與同樣脆弱的人互相依靠地生活著。聽起來像是要加入某些宗教才能達成的希望,只是我跟宗教的相性實在太差了。
只是,到了另一個地方,我找到那一個/些人的可能性真的會變得高一些嗎?我想,我比較可能變得更加的孤獨。
我一直在害怕著那些我預計可能要去生活的地方。那裡有著我不夠熟悉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語調,流行語。我是一個外來者。一想到我需要孤身面對在異地的一切麻煩,面對至少維持幾個月的寂寞就讓我沮喪。畢竟到時跟在紐西蘭時不一樣。我無法期待在那裡會遇到跟我同樣狀況的同伴。而在紐西蘭時最初與最後的孤獨,到現在依然是我不願回想的事。並且,現在也跟許多年前的那時候不同了。已經沒有人在任何地方等我了。
馬來西亞再爛,也始終是我生活了快三十年的地方。 這裡有我的家鄉,有逼著我出去找工作又期待著我回去的家人。我熟悉這裡的一切,再格格不入我還是可以偽裝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可以說一些屬於這裡的話題。而我在亞航工作快兩年了。它當然有許多每間公司都會有的問題(特別是待遇方面),但在目前我還是工作得蠻愉快的。工作忙碌但還在自己的掌握內,同事友善好玩,也不需要受別人的氣(受我的氣的人可能還多一點)。每年的便宜機票跟假日數量還可以滿足我的旅遊慾望。如此的舒適地帶實在讓我想賴著不走。
怎麼辦呢,我留下來的理由似乎比離開還多啊。
我今年29了。 這是我給自己的最後期限。我很清楚再拖下去,我真的哪裡都去不了。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些自己必須完成的事,而我不知道是不是這件事。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幫助某一個人到達想要的未來,但現在我需要為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為什麼我會覺得如此惶恐?我是不是能夠克服這一切的恐懼與惰性,來完成這一件未必會變得更好的事呢?
所以,結論是什麼呢?我真的沒有時間了。
P/S (09-10-2012): 我想我可以忘記台灣了。 回到最原始的問題吧。我想繼續唸書嗎?
我有個說了很多次的計劃,就是到國外去唸書。也許有人會把它稱之為夢想,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更實際又有能力實現,但未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還是稱為計劃比較正確。而想去唸書的原因很簡單。我覺得自己並不適合上班。想到自己要不斷地學習自己沒有興趣的技能,不斷地往上爬,就覺得很疲累。我沒有什麼爬上高處賺大錢的慾望。當自己最想得到的東西並不是靠努力就能得到時,在一旁的金錢與地位真的算不了什麼。只要我能擁有滿足我的安全感的錢,同時可以滿足我大概一年一次的物慾,一切就會很好。而在這個高度資本主義化的社會裡,我想只有投入學術裡面才可以讓我活得自在點。我一向是一個比較起實際工作更加擅長於唸書的人。
只是,我可以繼續升學的科系,除了電腦系外似乎沒有其它選擇了。而我到現在還無法確定,電腦業是不是值得我耗費一生的東西。或者說,現在的我是給予否定的答案。我對於高科技的東西一向沒什麼興趣,在科技方面的知識一直後知後覺,總是等東西快褪流行時才廉價買入。電腦用了差不多六年還沒換。對智能手機沒什麼興趣(倒不如說有點不屑),手機也一直沒換,但為了不與世界脫節還是有留意這方面的新聞。這樣子盡量違抗世界的潮流只能算是我對於這個一窩蜂的社會再微小不過的反抗。無論如何,在學術上研究電腦方面的東西似乎需要比以電腦知識為職業更大的熱情。我很懷疑自己是否擁有這樣的東西。
接著就是為什麼要去國外了。這是一個比想像中困難的問題。一開始,我只想著要去台灣。那時的理由非常簡單,我純粹是對那個地方,對那裡的人有著憧憬。 而現在,原因複雜了許多,想去的地方也暫且多了幾個。我其實還是想去另一個地方生活。我想藉著了解更大的世界來擴大自己的視野與胸懷,那也許我可以變得更堅定與溫柔,也許可以找到我現在一直需要但又缺乏的東西。
我所缺乏的,一直都是某個或某些人。我需要可以理解我,在乎我,讓我不再覺得孤獨的人。我需要一個屬於我的地方。在那裡我的一切都會被接納與包容,不會有人急著想改變我的想法。我可以自在地懷抱著自己的缺陷與脆弱,與同樣脆弱的人互相依靠地生活著。聽起來像是要加入某些宗教才能達成的希望,只是我跟宗教的相性實在太差了。
只是,到了另一個地方,我找到那一個/些人的可能性真的會變得高一些嗎?我想,我比較可能變得更加的孤獨。
我一直在害怕著那些我預計可能要去生活的地方。那裡有著我不夠熟悉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語調,流行語。我是一個外來者。一想到我需要孤身面對在異地的一切麻煩,面對至少維持幾個月的寂寞就讓我沮喪。畢竟到時跟在紐西蘭時不一樣。我無法期待在那裡會遇到跟我同樣狀況的同伴。而在紐西蘭時最初與最後的孤獨,到現在依然是我不願回想的事。並且,現在也跟許多年前的那時候不同了。已經沒有人在任何地方等我了。
馬來西亞再爛,也始終是我生活了快三十年的地方。 這裡有我的家鄉,有逼著我出去找工作又期待著我回去的家人。我熟悉這裡的一切,再格格不入我還是可以偽裝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可以說一些屬於這裡的話題。而我在亞航工作快兩年了。它當然有許多每間公司都會有的問題(特別是待遇方面),但在目前我還是工作得蠻愉快的。工作忙碌但還在自己的掌握內,同事友善好玩,也不需要受別人的氣(受我的氣的人可能還多一點)。每年的便宜機票跟假日數量還可以滿足我的旅遊慾望。如此的舒適地帶實在讓我想賴著不走。
怎麼辦呢,我留下來的理由似乎比離開還多啊。
我今年29了。 這是我給自己的最後期限。我很清楚再拖下去,我真的哪裡都去不了。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些自己必須完成的事,而我不知道是不是這件事。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幫助某一個人到達想要的未來,但現在我需要為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為什麼我會覺得如此惶恐?我是不是能夠克服這一切的恐懼與惰性,來完成這一件未必會變得更好的事呢?
所以,結論是什麼呢?我真的沒有時間了。
P/S (09-10-2012): 我想我可以忘記台灣了。 回到最原始的問題吧。我想繼續唸書嗎?
Subscribe to:
Commen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