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覺得困惑混亂的時候,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心中所想的寫下來。盡量誠實直接的,一邊訴說一邊分析。即使得不到結論,至少還可以理清自己的思緒。
我有個說了很多次的計劃,就是到國外去唸書。也許有人會把它稱之為夢想,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更實際又有能力實現,但未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還是稱為計劃比較正確。而想去唸書的原因很簡單。我覺得自己並不適合上班。想到自己要不斷地學習自己沒有興趣的技能,不斷地往上爬,就覺得很疲累。我沒有什麼爬上高處賺大錢的慾望。當自己最想得到的東西並不是靠努力就能得到時,在一旁的金錢與地位真的算不了什麼。只要我能擁有滿足我的安全感的錢,同時可以滿足我大概一年一次的物慾,一切就會很好。而在這個高度資本主義化的社會裡,我想只有投入學術裡面才可以讓我活得自在點。我一向是一個比較起實際工作更加擅長於唸書的人。
只是,我可以繼續升學的科系,除了電腦系外似乎沒有其它選擇了。而我到現在還無法確定,電腦業是不是值得我耗費一生的東西。或者說,現在的我是給予否定的答案。我對於高科技的東西一向沒什麼興趣,在科技方面的知識一直後知後覺,總是等東西快褪流行時才廉價買入。電腦用了差不多六年還沒換。對智能手機沒什麼興趣(倒不如說有點不屑),手機也一直沒換,但為了不與世界脫節還是有留意這方面的新聞。這樣子盡量違抗世界的潮流只能算是我對於這個一窩蜂的社會再微小不過的反抗。無論如何,在學術上研究電腦方面的東西似乎需要比以電腦知識為職業更大的熱情。我很懷疑自己是否擁有這樣的東西。
接著就是為什麼要去國外了。這是一個比想像中困難的問題。一開始,我只想著要去台灣。那時的理由非常簡單,我純粹是對那個地方,對那裡的人有著憧憬。 而現在,原因複雜了許多,想去的地方也暫且多了幾個。我其實還是想去另一個地方生活。我想藉著了解更大的世界來擴大自己的視野與胸懷,那也許我可以變得更堅定與溫柔,也許可以找到我現在一直需要但又缺乏的東西。
我所缺乏的,一直都是某個或某些人。我需要可以理解我,在乎我,讓我不再覺得孤獨的人。我需要一個屬於我的地方。在那裡我的一切都會被接納與包容,不會有人急著想改變我的想法。我可以自在地懷抱著自己的缺陷與脆弱,與同樣脆弱的人互相依靠地生活著。聽起來像是要加入某些宗教才能達成的希望,只是我跟宗教的相性實在太差了。
只是,到了另一個地方,我找到那一個/些人的可能性真的會變得高一些嗎?我想,我比較可能變得更加的孤獨。
我一直在害怕著那些我預計可能要去生活的地方。那裡有著我不夠熟悉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語調,流行語。我是一個外來者。一想到我需要孤身面對在異地的一切麻煩,面對至少維持幾個月的寂寞就讓我沮喪。畢竟到時跟在紐西蘭時不一樣。我無法期待在那裡會遇到跟我同樣狀況的同伴。而在紐西蘭時最初與最後的孤獨,到現在依然是我不願回想的事。並且,現在也跟許多年前的那時候不同了。已經沒有人在任何地方等我了。
馬來西亞再爛,也始終是我生活了快三十年的地方。 這裡有我的家鄉,有逼著我出去找工作又期待著我回去的家人。我熟悉這裡的一切,再格格不入我還是可以偽裝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可以說一些屬於這裡的話題。而我在亞航工作快兩年了。它當然有許多每間公司都會有的問題(特別是待遇方面),但在目前我還是工作得蠻愉快的。工作忙碌但還在自己的掌握內,同事友善好玩,也不需要受別人的氣(受我的氣的人可能還多一點)。每年的便宜機票跟假日數量還可以滿足我的旅遊慾望。如此的舒適地帶實在讓我想賴著不走。
怎麼辦呢,我留下來的理由似乎比離開還多啊。
我今年29了。 這是我給自己的最後期限。我很清楚再拖下去,我真的哪裡都去不了。每個人都應該有一些自己必須完成的事,而我不知道是不是這件事。我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幫助某一個人到達想要的未來,但現在我需要為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為什麼我會覺得如此惶恐?我是不是能夠克服這一切的恐懼與惰性,來完成這一件未必會變得更好的事呢?
所以,結論是什麼呢?我真的沒有時間了。
P/S (09-10-2012): 我想我可以忘記台灣了。 回到最原始的問題吧。我想繼續唸書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