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10, 2015

關於陳綺貞

我現在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改變。把我一直在兜圈子的步伐固定起來,朝著一個方向專注地、一點一滴地改變。只是,我常常會忘了這是為什麼,忘了自己在朝著什麼方向前進。我需要一些東西來提醒自己的初衷。這包括了我的父母、我的家鄉、視野開闊的鄉下景色、夜晚安靜的海灘。這也包括了安達充的漫畫、宮崎駿和新海誠的動畫、岩井俊二的電影,還有陳綺貞。

陳綺貞是每個喜歡音樂又希望自己是文藝青年的人的啟蒙。她安靜、優雅,像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淡淡地唱著優美的歌。但其實她在我心中從來就不是一個女神,每次聽到有人這樣稱呼她心中都有說不出的彆扭。她是不完美的。不像張懸,對我而言張懸的不完美是構成完美的必要部分,而陳綺貞的不完美是真正意義上的不完美,會讓我搖頭苦笑的那種。我覺得她並不擅長於表演。並不是說她的現場唱功或者表現不好,而是她不擅長於面對群眾。她的現場演出總是少了一種真心相待的真摯感。感覺上她只是穿上了歌手的外衣,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安靜地唱著,需要talking時說出預先想好的台詞。我甚至可以想像她在演唱會結束後,回到自己房間時那鬆了一口氣的模樣。當然這都是我不負責任的想像。她就是一個普通的女人,有時也會做出不太明智的決定,因為各種原因接下非常商業的代言,在宣傳時也會顯得格外笨挫。

而我總是很容易忘記自己是多麼地喜歡她。就像我的許多歌迷朋友,不斷在抱怨陳綺貞變得越來越商業化,但每次演唱會時還是乖乖地搶了最貴的票,買了所有的周邊產品。我們一開始為了證明自己的品味而迷戀她,幾年後又再度因為同樣的原因而批評她,批評她的改變與一成不變。我們都知道,改變的其實是我們。

我一直都忘了,我喜歡陳綺貞從來就不是因為她的外表、氣質、或者舞台上的魅力。我所喜歡的是從她的歌、文章、詩所捕捉的她。裡面有她的喜好,她的偏執,她迷宮般的思考,她的溫柔、脆弱與黑暗,用我的想像拼湊成一個整體。這樣的她在我心中比眼前的她更為真實。

我現在已經不太會主動開她的歌來聽了。但在無意中聽到時總是會一怔,有關那首歌的回憶就輕易湧上心頭。“越洋電話”有著我無數的眼淚,關於那個不會再打電話給我的人。“會不會”是每次離開前懊惱著什麼都改變不了的自己在心中哼著的歌。“小步舞曲”會讓我想起聽著音樂揮灑著孤獨的每個夜晚。“旅行的意義”在第一次聽單曲版時那最後一句是如何地震動著我。“after 17”會想起每次下定決心不再被脆弱擊倒的時候那莫名的悲壯感。“80%完美的日子”在那些崩潰的夜晚總是毫無保留地刺痛著。“失敗者的飛翔”是如何安慰著搞不清成功與失敗的定義的自己。“太陽”在第一次現場聽到時所握著的那隻溫熱的手。還有因為陳綺貞所認識的那些許許多多的人,和他們亂哈拉或者認真討論歌曲,以及心事的時候。回憶起這些並不完全是愉快的。不過它可以提醒著我曾經擁有過的天真與柔軟,那奮不顧身只為了抓住點什麼的時候。這份心情是我永遠都不想失去的。

陳綺貞有首寫給歌迷的歌,叫“一首歌,讓你帶回去”。這首歌淡然又非常真摯,裡頭寫著:
寫一首歌讓你帶回去
在我關上車門以後揮一揮手
這歌裡不想什麼事情的意義
也沒有欲求成功的目的
只希望在穿梭的道路  閃躲之際
有一條簡單的旋律  指引你專心
有一個生活簡單的人
溫柔堅定
但並不企圖征服你

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想去的方向。

No comments: